中药的四性是针对病人的病症寒热特点,用对寒药、热药、温药、凉药。有些病冷热交替,那就寒药和热药一起用,但哪个多、哪个少,要看具体情况。如果遇到假热真寒(看着热其实是寒)或假寒真热(看着冷其实是热)的情况,要分清楚,用热药治真寒,用寒药治真热,必要时可以加点“反作用”的药辅助。
365站群中药的四性就是四气,其实就是药的“属性”,指寒、热、温、凉。比如:
寒凉药是降火的,比如金银花、石膏,适合热性病;
温热药是驱寒的,比如干姜、肉桂,适合寒性病。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有人也把“平性”加进来,说平性药既不偏寒也不偏热,药性温和,比如白扁豆。
四气从哪来的?古代有两个说法:
天生的:药的属性是从大自然来的,比如春天暖,所以春天的药性多温;夏天热,药性多热;秋天凉,药性多凉;冬天冷,药性多寒。
吃了才知道:中药寒、热、温、凉的性,是根据吃了以后对人体的作用总结出来的。比如寒性药能降火,热性药能暖身,这样反推药的属性。
四气怎么用在临床上?
辨证用药:一定要分清病是热性的还是寒性的,阳虚还是阴虚。比如真寒假热(表面发烧但本质虚寒)就要用热药治本,真热假寒就用寒药治本。
冷热搭配:有些病冷热夹杂,比如胃寒但肠热,就要寒药和热药一起用。比如经典的“半夏泻心汤”就是寒温结合的好例子。
根据季节用药:夏天太热,就尽量少用热药;冬天太冷,就别用寒药。这是顺应自然规律,免得药性跟季节“对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