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健康哲学 读懂伤寒论的“六经辨证”

发布日期:2025-01-23 08:28    点击次数:163

整天忙忙碌碌似乎陷于一个解不开的循环,好多咳嗽的人让他们自己去按摩一下却始终不肯,似乎只有拔几下罐才能安心,待大家不咳嗽了是不是可以稍微闲一点?不过待到下个月公号的更新应该不会向现在拖的这么久。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片关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的文章,也算是对很多网友提问:“到底怎么分清太阳太阴经啊什么的······” 的一个回复吧。弄明白了这些,对阿是罐法派生罐位用罐颜色的确定会有很大帮助的。

图片

对中医了解过的朋友,或许都对《伤寒杂病论》有所耳闻。《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四大名著之一,但其实这本著作由《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两部组成。

站群论坛今天我们一起讨论的是伤寒论中所蕴含的辨证智慧。正在学习中医的朋友们,有多少人读过伤寒论呢?

伤寒论被称为方书鼻祖,字字珠玑,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其中所用的方剂被称为“经方”。为什么经方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就是因为伤寒论的方子,只要辨证准确、运用熟练,对于现代多数疾病的治疗都是没有问题的。

提及伤寒论,不得不提六经辨证。

伤寒论把人体所得的疾病,按照六经分为六种,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

而六经,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厥阳经,少阴经”。弄清这六经的实质,关系到对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的理解与运用。

这里的六经,与中医基础理论中的经络学说的内涵不太相同,但二者有所联系。伤寒论的六经虽也分三阴、三阳,但其辨证方法是也包括了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的精神。

首先,初学者想要理解伤寒论中的六经,与内经中的六经有何不同?其实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法去理解。

虽然伤寒论六经的含义远不如下述的那般简单,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暂且可先如此理解,待通读全书后可形成进一步的理解与概括。

按照阴阳学说的内容,物质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我们把人体内部的结构物质按阴阳分属:

人体的皮脉筋骨、各种实质脏器等结构,可以看作为阳;

人体内部的精气血津液、流动的物质,可以看作是阴。

因此,我们在阴阳划分下,把人体具象化地理解:

人体外表的皮肤屏障,保障人体不受外邪侵犯,防止内部物质外散外泄,这层最外的屏障为太阳;

内部的消化通道,上达食道下抵胃肠,吸收精微营养的管道,是人体最里的通道,称之为阳明;

这层屏障与精微管道之间,有无数通道形成联系,沟通内外、联系表里之间,统称为少阳。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而人体管道内部中,含量最大的水液,称为太阴;

中间循环的血液,称为少阴;

核心运行的精气,称为厥阴。

六经病指明了六种疾病的独立定义,由此演化出了六经辨证方法:

太阳病主表,阳明病主里,少阳病主半表半里,而三阴病统属于里。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

图片

所以,六经辨证是总其大成有机结合的方法系统。

365站群VIP但由于六经辨证的重点,在于分析外感引起的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因而内伤杂病的脏腑辨证或许不能直接以六经辨证去运用。

图片

六经作为伤寒论的理论核心,历来受到医家的高度重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必须明确的是,六经、六经病与六经辨证是不同的概念,三者不能混称。

六经实际上是仲景及历代伤寒学家在全面继承《内经》六经的认识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而来的一个高度抽象的生理概念。

根据人体结构、功能、关系之不同特性,划分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子系统,子系统之间既互相独立,又相互联系。

图片

六经病则是人体感受外邪后,六经系统功能失调或所系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的损伤而表现出来的病理现象,六经病证因六经生理的有机联系,自然构成病证之间的联系与转化等病理关系。

六经辨证是仲景及历代医家在六经生理病理认识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种辨证与论治方法。

对六经概念的理解,各代医家有着不同的看法,有六经脏腑说、六经经络说、六经气化说、六经地面说、六经形层说、六经治法说、六经病程说、正邪相争说等等的观点,直接关系到对六经辨证体系的应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却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伤寒学说的应用。

下面附上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示意图参考:

六经提纲图

图片

六经表里图 

图片

 六经传变图 

图片

 六经论治图

图片

阳表病图2 

图片

 太阳病图 

图片

太阳坏病图 

图片

阳明实证图 

图片

阳明虚症图 

图片

少阳经病图 

图片

少阳坏病图

图片

太阴经病图

图片

少阴经病图

图片

厥阴经病图 

图片

 水证论

图片

推荐:人体经络穴位详解速查中医学习视频合集(2023.1.20更新)特别说明: 本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编辑转发供各位学习参考之用,如有侵权请告知,即刻删除。特别提醒:本文所述仅供参考之用,请勿随意尝试,有病请到正规医院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Powered by 养生智慧堂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