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张雪亮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40载,提倡标本辨证、名方合用,擅用经方治疗各种内科常见疾病及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张雪亮辨治慢性咳嗽验案一则整理分析如下。
王某,女,68岁,2024年4月10日初诊。主诉:咳嗽10余年。10余年前外感后咳嗽,间断服用中西药,未见明显效果,现咳嗽,咳白痰,咽痛,胸闷气短,偶有心悸,无胸憋胸痛,乏力,胃胀反酸,无烧心、胃痛,两胁胀,纳一般,入睡困难,易醒,二便调。性格急躁。既往史:高血压病,子宫全切术后、胆囊全切术后。个人史:已绝经。家族史:母亲患高血压病。
辅助检查:2024年4月6日胸部CT提示考虑上叶下舌段慢性炎症病变,右肺散在微结节,大者直径约3mm。
诊断:咳嗽(肝郁脾虚)。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方用张雪亮悦心方合止嗽散加减:佛手15g,代代花15g,炒栀子10g,百合30g,合欢皮15g,制远志15g,合欢花15g,麦冬15g,桔梗15g,甘草15g,浙贝母15g,炒桃仁10g,杏仁10g,海浮石20g(先煎),鱼腥草20g,前胡15g,紫菀15g,马鞭草15g。14剂,水煎服。
4月25日二诊:症状稍好转。守前方加余甘子15g。14剂,水煎分温二服。
11月21日三诊:症状同前。守前方去合欢皮,加北沙参15g、百部12g。
12月6日四诊:症状稍好转,患者情绪低落,询问是否能治好。张雪亮回答:“咱们多种方法一起上。”患者说:“我以前扎过针没管用。”张雪亮笑言:“一起上的重点在同时运用,应该能有效果。”
处方:1.中药:前方去栀子,加干姜5g,五味子15g。14剂,水煎分温二服。2.针灸:双肺腧火针加拔罐,天突、列缺、神门、膻中毫针针刺,留针20分钟。3.食疗:茶饮:百合30g煮水,每日代水饮;药膳:每日服用川贝炖雪梨,以川贝母2g研粉与一只雪梨一同炖服。
12月20日五诊:咳嗽大减,痰少,无胸闷气短。患者喜笑颜开:“之前是症状减轻10%,这回只剩10%了。”守前方去百部,加桑叶10g。14剂,水煎分温二服。
按 患者标在肺,本在情绪,中药治疗思路基本不变,以调畅情绪之悦心方合宣肺化痰止咳之止嗽散加减治疗。
悦心方是张雪亮的经验方,在临床运用颇多,由佛手、代代花、合欢花、炒栀子、百合等组成,能疏肝解郁、清热除烦、安神定志。止嗽散为止咳名方,出自《医学心悟》,包括桔梗、甘草、紫菀、百部、前胡等药物。合欢皮能解郁安眠,远志不仅安眠,还能止咳。麦冬、桃仁、杏仁、鱼腥草、海浮石、马鞭草等配合加强宣肺化痰止咳利咽之力。
365站群对慢性病、疑难杂症,张师讲究“杂合以治”。“杂合以治”思想首先出现在《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第十二》中,原文是:“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张志聪注解:“夫天有四时之气,地有五方之宜,民有居处衣食之殊,治有针灸药饵之异,故圣人或随天地之气,或合地之宜,或随人之病,或用针灸、毒药,或以导引按摩杂合以治各得其宜。”大意是高明的医生能够洞悉患者病情,掌握治疗规律,并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灵活应用,以疗愈疾病。
张雪亮强调,“杂合以治”,重点在于同时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包括标本杂合、内外杂合、治养杂合、中西杂合、加强心理疏导等内容。张雪亮以《伤寒论》举例,书中应用的各类疗法就多达10余种,如汤、散、丸、代茶饮、温针、烧针、普通针刺、灸、熏、熨、潠、灌、纳肛等方法,如桂枝汤证中,服桂枝汤后需啜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药食并用,另在第16条描述:“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针刺风池、风府再服桂枝汤来解表。很多慢性病、疑难杂病患者使用过多种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但多是分别使用,而非同时运用,故效果有限。该患者同时运用中药内服、针灸拔罐、食疗等,方取得良好疗效。(邓琼 北京市通州区龙鼎园社区卫生服务站)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