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中医、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高上林提出“人体失和,百病由生”乃中医发病之机和“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八法皆归于和”为核心的和法思想,陕西省西安市首届名中医、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唐远山传承此法,用于治疗失眠。本文验案适量用人参补五脏,体现了“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之意。
刘某,女,53岁,2023年11月23日初诊。主诉:入睡困难6个月。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入睡困难,眠浅,稍有动静即惊醒,平素情绪紧张时诱发心悸,夏季受风寒后出现左侧面部嘴角痉挛,于夜间时加重,曾行针灸治疗后稍缓解,食纳可,二便调。望其面色黧黑。舌暗,苔薄黄,脉弦紧。
诊断:不寐(心肾不交)。
治则:交通心肾,填精安神。
方用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百合、煅龙骨、豨莶草、煅牡蛎、蚕沙各30g,熟地黄、瓜蒌、姜半夏、车前草各15g,瞿麦12g,浮小麦50g,砂仁6g。6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11月29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失眠症状有所缓解,面色黧黑减轻,舌脉同前。效不更方,守前方继服6剂。
12月5日三诊:患者诉服药后入睡困难减轻,由每日睡1~2小时到5小时,紧张心悸症状明显缓解。查其舌暗,苔薄黄,脉细数。
守前方将熟地黄增至24g,去蚕沙、豨莶草、浮小麦、煅龙骨,加茯苓、柏子仁、煅磁石各30g,泽泻、甘草片、当归各10g。12剂,煎服法同上。
12月20日四诊:患者失眠、心悸、嘴角抽搐均缓解,乃停服中药,后因家庭琐事而劳累导致心悸复发,遂来诊。查其舌红,苔薄黄,舌边尖赤,脉左关弦,右滑缓。
方用全真一气汤加减:人参10g,黑顺片3g,熟地黄24g,五味子10g,川牛膝、地黄各15g,煅磁石、煅牡蛎、白术、赤芍各30g。12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半年后电话随访,服药后失眠消失。
按 患者年过七七,平素情志不遂,多愁思虑,郁怒而生风燥,精液损耗致心肺阴虚,火胜神动,心肾失交而神志不宁,故夜不能寐。依《黄帝内经》“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故初诊用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补虚清热、安神宁心,方中浮小麦养心气,熟地黄益肾水,使心肾相交;瓜蒌、瞿麦、车前草温肾化气,百合清金泻热,加煅龙骨、煅牡蛎温阳潜镇安神;豨莶草、蚕沙治肝肾风气,缓解嘴角痉挛;姜半夏调理阴阳,砂仁顾护中焦脾胃,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温肾养心安神之效,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而眠转安。
二诊续初诊之力,效进。三诊患者失眠、心悸明显改善,睡眠时间大大提升,据“阳化气,阴成形”之理而加茯苓、泽泻通阳化气,当归、柏子仁润泽肝木,磁石潜阳安神,白术健运中洲,以显唐远山注重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
四诊时,患者因劳累后偶发心悸,劳耗元气,故处全真一气汤加减大益一身周流之气焉。《神农本草经》言“(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方中人参益心气、大补元气为君,附子温肾气为臣,熟地黄滋阴补肾,白术健脾气,牛膝补肝肾为佐助,赤芍佐制相火肝气防升发太过;煅磁石、煅牡蛎潜纳元气,五味子敛心肺气为使;用生地黄代替原方中的麦冬,因患者嘴角抽动,生地黄逐血痹之力急于麦冬滋肺阴之功。全方共奏益气安神、阴阳双补之功,成先天后天互为化生之势,达真气周流四布之态。(郏彦娥 冯 越 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365站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