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2024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副主任医师胡行来到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进修学习。3月12日,“丁香园”微信公众号发布名为《凌晨1点还在发文献,42岁三甲副高:年轻医生就是卷》的文章,胡行医生在文中分享了进修期间的见闻和感受。以下为文章原文:
凌晨2点,救护车呼啸着驶进医院,一对父母抱着体重2.2千克的小婴儿,冲进急诊室。
365站群3小时前,这位出生仅10天的35周早产儿,意外被剪断了小指!
患儿断指。
如此低体重的早产儿,手指末端动脉血管直径不到0.1mm,即使18倍显微镜下也很难看清,更别提重新吻合。
当地医院自知无法处理,迅速组织将患儿和残肢转运至外院。在这座西南小城里,最有希望修复患儿断指的,就是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遵医附院)。
说到遵义,相信很多人都会立刻想到长征途中的那场重要会议,而遵义也与我所在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颇有渊源。1939年,以竺可桢、苏步青为首的国宝级知识分子,带着数千名莘莘学子,跨越千里颠沛流离,最终落脚遵义,成就了浙江大学西迁办学的历史岁月——在遵义期间创作的浙大校歌,更是传唱至今。
浙江大学西迁线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