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养生创新 中医扶阳医生王评:汉唐古中医对中风病机看法及临床运用(三) 汉唐古中医用于治疗中风的常用方剂包括《千金方》所载大小续命汤、西州续

发布日期:2025-03-26 11:48    点击次数:79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365站群 汉唐古中医对中风病机看法及临床运用(三) 汉唐古中医用于治疗中风的常用方剂包括《千金方》所载大小续命汤、西州续命汤、续命煮散等方剂,此外还有《古今验录》续命汤。 大小续命汤也收录在《古今录验》,是个古代验方。孙思邈在唐代就注明,流传时间很长,《金匮要略》也收录,可见效应毫无疑问,就是机理颇为费解。 近现代以来,中医认为中风多为肝阳上亢,用药多以平肝潜阳为法。现代药理认为:大小续命汤中的附子、麻黄、桂枝等辛温药物有升高血压的弊病,基本就被禁用。为什么如此笃定附子、麻黄、桂枝等温药一定升高血压? 《内经》有一句话叫“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意思疾病需要某些药物,这些药物就是好东西,就是补,就不会产生不好的作用,也就谈不到损害了。因此,砒霜有时也是良药,如果药不对症,人参也是大毒。 脑血管之所以梗塞,在于脉络空虚,寒凝经脉,风寒邪气凝滞,阴邪窃居脑窍。人有自我抗病的良能,升高血压以疏通被堵塞之血管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这是物理的道理。李可老中医认为,使用宣通和温补的方法,一方面凝滞的风寒可外散,一方面可疏通阻滞,尽管用于麻黄、桂枝、附子、细辛等药物,反而益于中风。 本人常使用破格救心汤治疗高血压、眩晕等症,只要辩证准确,患者阳虚寒凝,使用大剂量附子、干姜等只会降压,而不会出现所谓的升高血压之憋端。中医的原则就是虚则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而非执着于某药不能用于某病。 小续命汤是中风最常用之方。《千金方》载有三个小续命汤。 (1)方一。组成: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白芍药、甘草、川芎、杏仁(各一两)、防风(一两半)、附子(一枚)、生姜(五两)。 (2)方二。组成:麻黄、桂心、甘草(各二两)、生姜(五两)、人参、川芎、白术(前方用杏仁)、 附子、防己、芍药、黄芩(各一两)、防风(一两半)。 (3)方三。组成:麻黄(三两)、人参、桂心、白术(各二两)、芍药、甘草、防己、黄芩、川芎、当归(各一两)。 备注:唐代1两,约现15克。 功效 :扶正祛风。 主治:正气内虚,风邪外袭。中风卒起,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不遂,筋急拘挛,口眼喎斜,语言謇涩,牙关紧闭,厥冷;或顽痹不仁,风湿腰痛。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中风不省人事,涎鸣,反张,失音,厥冷。八风五痹,痿厥。产后中风。风湿腰痛;痰火并多,六经中风,及刚柔二痉。 对于喉间痰鸣,神志不清者,可合用三生饮,加石菖蒲、麝香等开窍醒神。 《金匮要略》收录续命汤也常用。组成: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川芎一两,杏仁四十枚。 主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上述可见,三个小续命汤及续命汤功效大体同,均在于扶阳气、祛风散寒、通络,强调中风的本质在于脉络空虚,风寒邪气乘虚而入,血脉凝滞。 根据患者虚、风、寒的不同,临床适当加减。阳虚甚,可合用破格救心汤;风甚,可加全蝎、蜈蚣等虫类药;瘀血甚,可加三七、水蛭等活血之品;痰浊甚,可加生半夏、生南星等化痰之品。若少阳相火不降,可合用大黄、肉桂等降气化浊之品。 下期讲讲小续命汤在中风的应用病案。#经方果然历害# #辩证录中医# #中医辩证论# #中医总纲# #中医疾病观# #何谓“经方”# #中医理论浅析# #中医总结# #伤寒论之药解# #张仲景经方# #中医经方派#

图片

365站群VIP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Powered by 养生智慧堂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