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着汤
专为寒湿腰痛而生的千年奇方
01
寒湿腰痛的“千年困境”
图片
肾着汤的由来
图片
“腰里像绑着五千枚铜钱,又冷又沉,走路都费劲!”
这句话不单单是现代人的抱怨,还是1800年前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写下的病症描述。
从古至今,总有一群人——久坐的白领、常涉水的农民、产后受凉的女性……他们的腰仿佛被寒气“冻”住,贴上膏药只能暂缓,热敷后舒服一时,但稍一受凉又反复发作。
其实,这种“冷痛入骨”的腰痛,中医称为“肾着病”,而破解它的钥匙,正是医圣张仲景的经典名方——肾着汤。
肾着汤,又名甘姜苓术汤,源自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咱们先来看一下原文: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这段话意思是说:患了肾着病,病人身体沉重,腰部觉得寒冷,如同坐在水里一样,身体肿得像是得了水气病,但并不觉得口渴,小便通畅,饮食正常,是下焦病。
原因多是身体劳动之后出汗,以致衣服里冰凉潮湿,长此以往,病人腰部以下自然觉得寒冷疼痛,就像在腰上缠了五千铜钱那么重,可以用甘姜苓术汤治疗。
张仲景在本书中首次对腰痛进行了辩证论治,并提出了“肾着”这一病名。可以说,此方专为“寒湿留着腰部”而设,是中医治疗寒湿腰痛的代表方剂。
注意哦,此方虽名为“肾着”,但并非肾脏出了问题,而是寒湿邪气像胶水一样“黏着”在腰部经络,导致气血凝滞。就像冬天的水管被冻住,水流不通,自然会僵硬疼痛。
肾着汤最主要就是用来治疗寒湿腰痛,但也有研究发现,甘姜苓术汤在现代临床应用上不仅仅局限于治疗寒湿腰痛,凡证属寒湿、中阳不足者都可以使用。
总之,要用肾着汤,就一定得抓住两点,一是寒,二是湿。其中,寒邪属阴,容易损害阳气;它具有凝滞的特性,会导致疼痛;同时,寒邪还表现为收引作用。
比如在夜间睡眠时,若肩膀、关节未能妥善覆盖,一旦受到空调冷风的影响,便可能感到紧张和头痛。因此,治疗时可在肾着汤中加入黄芪、当归、鸡血藤等;
有些人胃部怕冷,一吃凉的食物就痛。这是因为寒邪具有收引和凝滞的特性,可在肾着汤中加入胡椒和川椒;
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寒冷的天气或气温下降时,寒邪的收引和凝滞作用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心痛。心脏像是被人捏住了一样,这时也可用肾着汤加入薤白、瓜蒌等;
站群论坛而湿邪亦属阴,容易阻碍气机,损害阳气;湿气具有重浊、黏滞的特性;且湿性趋下,容易侵害人体的下部。
俗话说“十个胖子九个虚”,这里的“虚”通常指的是脾虚,而肥胖往往也是由于脾虚所引起。在中医理论中,脾脏犹如体内的物流系统,负责水分和营养的吸收与运输。
一旦脾虚,首先受到影响的是营养的吸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食物中的营养难以吸收,导致吃什么都不胖;另一种则是由于代谢缓慢,体内的废物无法正常排出,即使不吃也会发胖。
对于那些即使不吃东西也依然肥胖的人,通常是因为身体的水液代谢出现了问题,水湿积聚,也可以试试肾着汤。
02
方解:四味药的“破冰行动”
图片
肾着汤的组成
图片
方解原文: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组成为: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①君药干姜:重用60g,大辛大热可温中散寒,如“人体小太阳”般,融化腰部“冰层”,驱逐寒气,蒸发湿气,专治腰肾冷痛。
与生姜(解表)、炮姜(止血)不同,干姜主攻温里,若寒重可以加肉桂、附子,温阳加倍。
②臣药茯苓:60克,利湿健脾的“清道夫”,利水要药,通过通利膀胱三焦(人体“排水系统”)导出湿邪,与干姜形成“抽水机+排水沟”的祛湿组合,扫除“如坐水中”的黏腻湿气。
③佐药白术:30克,苦温健脾,既助茯苓利湿,又修复脾虚形成的“生理坑洼”,就好比雨后填补山路。
④使药炙甘草:30克,调和诸药的“和事佬”,与干姜辛温化阳,与白术、茯苓协同补脾。缓解紧急疼痛,让药效温和持久。
⑤配伍精髓:不用一味补肾药,却能根治腰痛!
张仲景的高明之处在于——寒湿是“强盗”,腰部是“战场”。肾着汤不直接补虚,而是专注驱逐外邪,恢复气血畅通。
03
这些人最需要肾着汤
图片
✅ 典型症状自测
腰及臀部冷痛僵硬,像压着冰块;
遇阴雨天加重,热敷后缓解;
双腿沉重如灌铅,走不远就累;
舌苔白腻,容易腹泻或浮肿。
🚩 现代人高危人群
长期吹空调的办公室族;
产后淋雨、碰冷水的妈妈;
爱穿露腰装的年轻人;
雨季频繁涉水的中老年人。
✅ 一个案例看懂肾着汤的威力
42岁的王女士,连续加班后空调直吹腰部,第二天腰痛得无法翻身,贴上暖宝宝才能勉强工作。
诊断:舌淡苔白腻,脉沉紧 → 寒湿困腰用方:肾着汤原方 + 桂枝10g(增强温通)
效果:1剂后腰部微微发热,3剂后冷痛减轻50%,7剂后如释重负,随访半年未复发。
04
用对肾着汤的3个关键
图片
人参
图片
①不是所有腰痛都能用
❌ 禁忌人群:急性扭伤(需活血化瘀)湿热腰痛(痛处发热、小便黄)阴虚火旺(手脚心热、口干舌红)
②加减法灵活调方
痛如针刺 → 加川芎、鸡血藤(活血)
下肢浮肿 → 加薏苡仁、泽泻(利水)
怕冷严重 → 加附子、肉桂(温阳“加倍”)
③配合外治法,效果翻倍
艾灸命门穴、腰阳关(每日15分钟)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粗盐热敷包(干姜+艾叶+粗盐炒热外敷)
✅ 最后再来分享一个防寒湿腰痛的生活智慧:
🌧️ 雨季防护:淋雨后立刻喝生姜红糖水,吹干头发和腰部。
💺 久坐族必学:每小时做“腰部画圈”动作(顺时针+逆时针各30秒)。
🍲 食疗方:茯苓干姜炖羊肉(温阳化湿,每周1次)。
腰痛不是“忍一忍”就能过去的事,张仲景在1800年前就告诫我们:“症者病之标,因者病之本。”
肾着汤的智慧,正是教我们透过“冷痛”的表象,揪出寒湿作祟的病根。
如果你的腰也正在发出“寒湿警报”,不妨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尝试这份千年古方——让身体从内到外暖起来,才是治本的答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