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明医小传
胡国华(1952—),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先后师从全国妇科名家哈荔田教授和朱南孙教授,是海派朱氏妇科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第五、六批)指导老师。现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妇科流派分会会长、上海药膳协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分会主任委员、妇科分会名誉主委、世中联妇科分会副会长、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评审专家等职。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30余部,主编18部。2012年成立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胡国华工作室,培养硕博士研究生30余名。2014年获“全国妇科名师”称号,主编的《全国妇科流派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著作一等奖。
02绝技揭秘一、技术渊源中药灌肠疗法一直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属中医外治法范畴。内、外、妇、儿以及急诊等各科疾病与慢性病、重症、疑难杂症等均可给予中药灌肠疗法治疗。
365站群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为急性、亚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病程迁移,病情顽固。盆腔内静脉丰富,且与相应器官及其周围形成静脉丛相吻合,并与痔静脉丛交通,药物通过直肠经痔静脉丛吸收,在盆腔内迅速达到有效的浓度,又长时间停留,药物直达病所,起效迅速,充分吸收,通腑排毒,临床效果满意。胡国华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及基础研究40余年,对治疗妇科痛症颇具心得,用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独到,疗效显著,深受患者的欢迎。
二、适应病证
适用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所致疼痛。三、操作方法
每日晚上睡前,排空二便,取侧卧位,充分暴露肛门,垫一次性垫单;中药浓煎至100mL,药液温度(39~41℃),液面距离肛门不超过30cm,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段,排液,暴露肛门,插肛管时,可嘱患者张口呼吸使肛门松弛,肛管插入10~15cm缓慢注入药液,注入时间5min。灌肠液保留1h以上为宜,保留时间长,利于药物吸收。药液滴完,夹紧并拔除肛管,协助患者擦干肛周皮肤,抬高臀部。
四、理论阐释《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大肠具有传化糟粕、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大肠为传导之官,灌肠可消积除滞、驱邪排毒,不经口服直接注入传导之官的大肠,可加速通腑祛邪,既不伤正又可直达病所,效果显著。随着对肠道吸收、置换及通导作用的不断认识发现:中药灌肠疗法通过直肠给药疗效迅速,即可避免50%~70%的药物通过肝脏等消化系统的破坏,并具有直达病所、改变肠内酸碱度、调节肠道菌群、无创伤等优势。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生活及工作。临床常有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卵巢炎、卵巢囊肿、盆腔结缔组织炎等。胡氏秉承海派朱氏妇科的学术观点,认为其病机多为本虚标实。其一因外感内伤,湿热毒邪蕴结于内,冲任气机失畅,胞脉瘀滞,不通则痛;其二因肝肾素亏,过劳复伤,封藏失司,冲任失固,带脉不约而为带下,冲任失养,不荣则痛。初期湿热蕴结、冲任不畅,日久肝肾不足,本虚标实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发病机制。依据朱氏妇科所提倡的“冲任以通为用”理论,胡氏论治该病以“渐图调摄,补中有消,清中有补”为大法,制订了以清利湿热为先,续以宣畅气机、疏理冲任、通畅血脉,佐以补肾、扶正为本的治疗法则,可以有效改善体质,扶正祛邪,控制炎症复发,标本兼治。常用灌肠方组方为:蒲公英30g,红藤30g,紫花地丁30g,续断12g,刘寄奴12g,桑枝12g,桑寄生12g,延胡索15g,柴胡9g。“久病入络”,方中蒲公英、红藤、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活血消瘀、散结止痛;续断、桑枝、桑寄生益肝肾、祛风湿、畅血脉、调冲任、消肿止痛;延胡索、刘寄奴行气止痛;柴胡疏肝解郁,疏散退热,升阳举陷。全方气血并调,肝肾同举,通中有补,动静相宜。诸药相合,标本同治,清热祛湿、疏泄冲任顾其标,补益肝肾、扶助正气治其本。五、注意事项
操作前注意有无大便失禁、药物过敏、肛周皮肤情况等;做好心理疏导;滴入过程中随时观察询问患者耐受情况,如有不适或便意,及时调节滴入速度,必要时终止滴入。肛门、直肠、结肠术后,孕妇、大便失禁、急腹症、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用。当患者出现脉搏细数、面色苍白、剧烈腹痛、心慌等,应立即停止灌肠并报告医生。
六、典型病案
病案1患者:李某,女,37岁。初诊时间:2019年11月25日。主诉:反复下腹疼痛伴腰酸2年余。病史摘要:患者平素月经规律,量中色红,无痛经。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疼痛,肛门坠胀,腰骶酸痛,带下量多色黄,经期、劳累后症状反复或加剧。曾间断抗生素治疗,病情反复,迁延难愈。末次月经:2019年11月18日,经前乳胀,经行量中,色鲜红,多血块,伴下腹隐痛,腰酸。刻下:下腹隐痛,腰骶酸痛,带下色黄量多,情绪不佳,纳平,夜寐多梦,大便干结,小便调。舌质暗红,苔薄黄,脉细数。妇科检查:外阴:经产式;阴道:通畅,见淡黄色分泌物;宫颈:光滑,举痛(-);子宫:前位,质中,常大,压痛(+),活动欠佳;双侧附件增厚,压痛(+)。辅助检查:阴超示后穹窿积液28mm;尿妊娠(-);血常规(-)。中医诊断:盆腔炎病。西医诊断: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辨证:湿热瘀结证。治则:清热化瘀,疏肝调冲。治法:处方用灌肠方加减,灌肠治疗,连用7日。二诊:下腹疼痛及腰酸较前减轻,白带尚可,大便正常,继续予灌肠方加减灌肠治疗7日。效果:三诊时下腹疼痛偶作,腰酸未作,白带正常,大便正常。按:患者因调摄不当,湿热之邪侵袭下焦,湿热瘀结,冲任阻滞,不通则痛;病程日久,余邪隐匿,损伤冲任,耗损正气,迁延不愈,转为慢性,虚实兼杂,故见病程反复。治拟清热化瘀,疏肝调冲,扶正固本,运用“清法”有助于炎症的消散和吸收,消法之理气、行气,有助于畅通经络、疏理气机、调理脏腑,使机体之气机调畅,疼痛减轻。“清”“消”“补”三法合用共奏清热解郁、化瘀消癥、散结止痛之功,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治疗多能效验。而“补法”的运用有助于增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远期治疗效果。病案2患者:宋某,女,34岁。初诊时间:2020年7月12日。主诉:反复腹痛伴腰酸1年余。病史摘要:患者平素月经规律,1年前因胎停清宫后出现两侧少腹隐痛,腰酸,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异味。2009年行双侧卵巢囊肿剥离术,自诉术后病理未见恶性病变(未见报告)。2011年输卵管造影示:右侧伞端粘连,左侧通而欠畅。末次月经2020年6月23日,量中色红,夹少量血块,经行腹痛,经前乳胀明显,经后仍有少腹隐痛,腰酸。刻下:两侧少腹隐痛,腰酸不适,纳可,寐安,二便调。舌质暗偏红,有瘀斑,苔黄腻少津。妇科检查:已婚:已产型;阴道:畅,少量淡黄色带,无异味;宫颈:光滑,举摇痛(-);子宫:前位,常大,活动度好,压痛(+);附件:压痛(-)。辅助检查:尿妊娠(-),阴超(-),血常规(-)。中医诊断:盆腔炎病。西医诊断: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辨证:湿热瘀阻冲任,络道气机受阻。治则:清热化瘀,疏利气机。治法:处方用灌肠方加减,灌肠治疗,连用14日,经期停用。二诊:末次月经2020年8月3日,药后腹痛及腰酸较前改善,经行血块减少,乳胀减轻,脉弦细,舌质暗偏红,苔薄腻少津。继予灌肠治疗14日。效果:三诊时腹痛偶作,余症未作。按:患者胎停清宫后胞宫受损,体虚未复,湿热邪侵冲任导致正虚邪恋,反复发作;胞宫宿瘀停留,与湿热之邪蕴阻下焦,络道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故见下腹隐痛;冲任受损,带脉失约,湿热盘踞下焦,故见带下量多色黄,结合舌质暗偏红,有瘀斑,苔黄腻少津,治拟先以活血化瘀,佐以清热利湿,祛除胞宫内瘀滞,继用清热养阴、理气通络之品,以顾护真阴,祛除余邪,兼以健脾补肾,调理冲任助孕。03临床体悟中药灌肠疗法具有历史悠久、简单灵活、副作用小、方便操作等优点,临床中易被患者接纳应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苦于病痛反复,迁延难愈,身体、心理及经济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漫长的治疗过程往往造成患者对口服药的抗拒。中药灌肠疗法的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同时缓解了患者对口服药物的抗拒,经专科医生指导后,可带回自行操作应用,易于临床推广。
胡氏在近40年的从医生涯中,尤其重视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动态关系,除了中医内外治法,还鼓励患者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心情愉快,强调注意饮食起居,饮食清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注意经期及性生活卫生,综合调治以期彻底消除疾病,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1]LAREAU S M,BEIGI R H.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and tuboovarian abscess[J].Infect Dis Clin North Am,2008,22(4):693708.[2]徐淑民.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J].铁道医学,1994,22(1):51.[3]王晨亦,魏绍斌.中药灌肠疗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江西中医药,2019,50(9):7577.[4]方红哲.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4):2930.[5]凌霞,于杰.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规范化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8):16311633.[6]庞娟.中药灌肠与中药封包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医外治杂志,2019,28(3):5657.[7] 司徒仪.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8] 赵志辉.中药热敷、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技术[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 陈静,王春艳,张静.胡国华“清”“消”“补”三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经验[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8(1):13.图片
图片来源于Pixabay,由海上杏林寻珍编辑整理,本文仅供学习交流,不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文中涉及治疗,仅供学习参考,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