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用功能】
解表清里,平喘止咳;清热宣肺,利水消肿。
【伍用原理】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入肺、膀胱经,发汗以解
表,宣肺以平喘,利水以消肿。石膏味辛、甘,性大寒,入肺、胃经,专泻肺胃火热。两者相伍,一辛温,一辛寒,辛寒大于辛温,不失为辛凉之重剂,一表一里,对于肺胃热邪郁闭、气血内壅之证,麻黄宣肺利气解表,石膏清泻肺胃郁热,共使肺气利,热邪清,咳喘自平。
麻黄、石膏均味辛,一寒一温,走行于肺、胃、膀胱。石膏助麻黄泻郁热而宣肺,麻黄得石膏宣郁热以利尿。两者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共使肺气得利,郁热得清,水气得散,对于风水证效灵。
【临床应用】
图片
1.主治热壅于肺、肺失宣发之咳喘。
2.用于治疗风水证。
3.用于治疗风寒束表、肺内郁热的表寒里热证,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咳喘、舌苔黄或白、脉浮滑而数。
【对药出处】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麻黄升麻汤、大青龙汤、文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蛤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越婢汤、越婢加半夏汤、桂枝二越婢一汤。
【按语】
1.麻黄与桂枝配伍,则辛温走表,发汗力强;麻黄与石膏配伍,石膏几倍于麻黄,则辛寒清里,重在宣泄肺热,利水消肿,发汗之力甚弱。故麻黄、石膏相伍,不仅表寒内热,无汗而喘可用;热邪壅肺,有汗而喘亦可用;热邪郁肺的风水证还可用。
2.治风水证,麻黄、石膏相伍,《医宗金鉴》曰:“麻黄之甘热,走手足太阴经,连于皮肤,行气于三阴,以祛阴寒之邪;石膏之甘寒,走手足阳明经,达于肌肉,行气于三阳,以祛风热之邪。既用其味苦以入土,用其寒热以和阴阳,用其性善走以发越脾气,更以甘草和中缓急,二药相协而成功。”
【现代药理研究】
有报道说,石膏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钙质能减轻骨骼肌兴奋,故可用于肌肉痉挛或过度紧张者;又因其能减少血管渗透性,所以有消炎作用。
石膏内服经胃酸作用,一部分变成可溶性钙盐,自肠吸收入血,能增加血清内钙离子浓度,可抑制神经应激能力(包括体温调节中枢)和减低血管渗透性,故能有解热、镇痉及抗过敏作用。煅者外用,能收敛黏膜,减少分泌。石膏的溶解度,在复方汤剂煎液中比在单味石膏的煎液中大多有所增加。石膏与一些有机酸、鞣质、维生素、生物碱、盐类等,在水中同煎时可使其溶解度增加;与碱性物质淀粉、黏液、胶质、蛋白质等同煎时可使溶解度降低。而脂肪油、挥发油、树脂、醣类、叶绿素等对石膏溶解度影响不大。
实验证明,生石膏对多种细菌及流感病毒等均无抑制作用。在体外培养上, 石膏的Hank液能增强家兔肺泡巨噬细胞对白色葡萄球菌及胶体的吞噬能力,并能促进吞噬细胞的成熟。Ca2+可提高肺泡巨噬细胞的捕捉率,加强其吞噬活性,加速其对尘粒的清除率,Ca2+在维持巨噬细胞生理功能上也具有重要意义,故石膏的上述作用可能与其所含Ca?+密切有关。其对肺泡巨噬细胞的激活,可能是它治疗肺部急性感染的重要药理基础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