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养生创新 单兆伟治脾胃病常用药对赏析

发布日期:2025-04-02 21:47    点击次数:187

单兆伟系全国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脾胃疾病的证治研究。现将其治疗脾胃病常用的12个药对整理如下。

黄芩与仙鹤草

365站群VIP

黄芩苦寒,能清热燥湿,多清上焦热证,亦善清胃热,《名医别录》云其“主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仙鹤草苦、涩,平,除能清热、和血外,还能健脾补虚,故有“脱力草”之别称。二药相伍,乃相辅相成,增强清泄中焦之力,又无连、柏苦寒败胃之弊,单兆伟常用该药对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病有较好疗效。

半夏与麦冬

二者相配取麦门冬汤之意。《张氏医通》提出“胃之土,体阳而用阴”。胃属阳明燥土,其运化、磨谷能力有赖阴液的濡润,故有“胃喜润恶燥”之说。宗胃喜濡润、得阴自安之法,单兆伟在临证中,重视顾护胃阴。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其性辛燥;麦冬甘寒,能养阴益胃,临证用半夏6g、麦冬15g相配,则麦冬可制半夏辛燥之性,半夏可防麦冬之滋腻碍胃,对脾胃夹湿又伴胃阴不足者,既能燥湿和胃,又不伤胃阴。

莱菔子与决明子

莱菔子消食导滞,下气消积;决明子润肠通便,清肝明目。二者相配伍,功能通降胃肠之气,消积导滞,通降大便,具有促进胃肠动力之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者,用之较为适宜,尤其对老年体弱,不宜峻下者,用之疗效确切。

白术与白芍

二者配伍即为古方白术芍药散之意。白术健脾补气,白芍酸甘,能敛阴柔肝,缓急止痛,二者相配,有调和肝脾、肝胃之功能,使肝气调和,脾胃健运。在肝脾不调、肝胃不和之胃脘痛、泄泻等症中最常运用。

白术与枳壳

两药配伍乃经方枳术丸易枳实为枳壳。白术功能健脾补气,枳壳破气消积除痞,二者相配,用于脾虚不运,中焦气滞而食少脘胀痞闷之证,为攻补兼施之法,以达到“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之效,补气而不滞气,破气而不伤正,用之常获良效。可根据虚实轻重不同,调整枳壳与白术之用量,不必拘泥,灵活掌握。

陈皮与半夏

二者相配为二陈汤之意,功能理气燥湿和胃。脾胃病多因脾胃虚弱而水湿不化,酿生痰湿,用之行气化湿。此方虽为平淡,但用之最多,符合“脾喜燥恶润”的特点,亦有较好疗效。

薏苡仁与白花蛇舌草

脾胃病易产生湿热,薏苡仁功能健脾渗湿,用之最广。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薏苡仁酯具有抗癌作用。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具有广谱抗癌作用。二者相配,对胃癌、胃癌前期病变如不完全性大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镜下有小颗粒增生、疣状增生、息肉等病变具有抗癌防变、消瘤平疣之作用。

白术与莪术

白术益气健脾,莪术行气破血消积,二者相配,功能行气活血。慢性脾胃疾病,常有“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之说,叶天士称“初病在经,久病在络”,乃因久病胃气耗伤,推动无力,血行瘀滞,或气虚而生湿热顽痰,胶结不化,脉络瘀阻,久则耗伤正气。对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单兆伟认为,其病机乃气虚血瘀湿热,常采用益气活血清热法治疗,有较好疗效。瘀血表现为胃脘刺痛、部位固定,夜间疼痛,久痛不止,舌质紫黯,边有瘀点,舌下静脉紫暗、迂曲、增粗、过度充盈等,胃镜下表现如黏膜下静脉可见有陈旧性出血点、小颗粒增生、息肉增生,以及部分顽固的胆汁反流等,都可以从瘀论治。二者相配亦有较好的抗癌防变的作用。

荷叶与葛根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荷叶气味芳香,葛根其性主升,二者皆具升清之作用。《黄帝内经》云“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脾的运化具有升、散的特点,脾失健运,清气不升,清浊相干,导致肠鸣泄泻、神疲乏力、头晕目眩等症,此时运用荷叶、葛根升举清气,则泄泻自除。

乌贼骨与白及

乌贼骨能制酸止痛,白及护膜止血,二者相配,用于泛酸嘈杂、烧心、呕血等溃疡病、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对胃酸过多兼胃中湿热较甚者,可加瓦楞子抑酸或浙贝母抑制胃酸、化痰散结;对出血者,可用三七粉与白及粉调服止血。

黄连与苏叶

黄连清热燥湿,苏叶行气和中,凡脾胃湿热阻滞而脘腹胀闷、恶心呕吐者常用,为苦辛通降之法。单兆伟用之巧妙,根据湿热之偏重,各取黄连、苏叶少量,泡茶饮用。本法服用方便,用之颇有疗效。

百合与夜交藤

单兆伟认为,百合不仅能养肺,清心安神,亦能和胃止痛。《神农本草经》中明言百合“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单兆伟临床亦发现其对胃肠动力不良有较好的作用。《黄帝内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夜寐不安者多见食欲不振、嗳气、饱胀等消化不良之见症。夜交藤能养心安神,与百合相配,对胃病日久、食少痞胀、夜寐不安等胃动力不良伴失眠者用之较佳。(时乐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站群论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Powered by 养生智慧堂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